长津湖战役时,美军一上尉身穿志愿军军服,为何宁死也不肯脱下
发生在1950年11月26日到12月13日期间的长津湖战役是中国军事战斗史上的一座丰碑,志愿军战士在外部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付出了闻者落泪的惨重伤亡代价,是新中国不能忘却的一段历史;另一方面,志愿军在极端环境下重创美军王牌部队,成建制地歼灭美军,是志愿军精神的完整体现。
由司令彭德怀带领的第一批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时,东北和朝鲜半岛尚未冷到令人打颤的地步。志愿军出其不意地与南韩军、联合国军展开了第一次战役,掐灭了麦克阿瑟一举攻到鸭绿江边、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企图。
而战争结束之前,麦克阿瑟基于联合国军反压朝鲜人民军的形势作出了“感恩节前结束战斗”的承诺,集中兵力向朝鲜的首都所在地江界进攻。在这种危急情势下,毛主席和彭德怀急调第二批次的九兵团入朝参战,准备与第一批入朝的6个兵团在东西两线扼制美军继续向中朝边境逼近的企图。
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接到命令后直接把原本解放台湾的部队拉到山东整训,而后又乘火车到沈阳,准备装载后勤物资、更换入朝作战的冬装。然而时间太过紧迫,九兵团的火车只是短暂地在沈阳停留了一会儿便启程进入朝鲜,原定的几万套棉衣棉被都被留在了原地。
展开剩余88%此时已经是1950年的11月份,朝鲜北部白天的气温为零下二十度,夜晚则达到了可怕的零下三十多度。九兵团入朝第一天便出现800多人被冻伤的情况,一个班的战士们晚上挤在一床被子下面共同御寒。
然而战况紧急,军情如火,他们只能冒着严寒和大雪拼命向预定的作战地点赶,抢在美军的飞机和汽车之前,通过崇山峻岭之间深埋过膝的积雪,在长津湖一带布置好埋伏圈和防线。
作为参战的另一方,美军相信了因仁川登陆而声名大噪的麦克阿瑟“感恩节前结束战斗”的鬼话,后勤保障部并未准备给美军士兵的保暖设备,只有比较单薄而方便作战的秋装。因此美军部队中被冻死和冻伤的人员不在少数,只是他们相对拥有更加完善的医疗和后勤保障。
沿着东线长津湖行进的美军是第十集团军沃克的部队,他手下的王牌部队是陆战一师,也是参与仁川登陆的两栖作战部队,除了3个陆战团、1个炮兵团外还配置了大量的装甲兵、工程兵和一个联队的航空兵,总人数达到了2.5万。
长津湖在盖马高原上,海拔基本都在2000米以上,附近没有任何的村庄和粮食,而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经常暴露在美军的侦察机视线之下,补给不足成为炮火之外志愿军遭受的最大苦难。
埋伏的志愿军不敢在阵地上生火做饭,当后勤把煮好的土豆送来时,这些熟土豆也早已变成了冻土豆,甚至能把人的牙给硌掉。志愿军战士们有热水的时候就往杯子里撒一把海椒面,每人喝一口用来取暖。
“吃了三个土豆打一次冲锋”的情况在部队里是普遍现象,有些部队甚至几天都没有任何粮食,只能从地上扒拉雪充饥,整个人都被冻得像木偶一样,直挺挺地前进,手脚都不能打弯儿。
参加战争的志愿军回忆“当时枪就像磁铁一样粘在手上,有的战士手上的皮都被粘掉了”。
宋时轮下达的总攻时间在11月27日,九兵团迅速将进入伏击圈的美军分割成了5段,立志要将陆战一师全部歼灭。陆战一师抵达之前,志愿军们穿着单薄的棉衣静静地趴伏在雪地中,手上的皮肤和枪杆牢牢地站在一起,除了勉强保持清醒的头脑,整个身体都已经没了直觉。
很多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了冲锋的半路上,被冻僵的双腿无法迈出去,跌倒在地上后却再也无法爬起来,就那样牺牲在战场上。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不仅冻坏了人,志愿军和美军的许多枪炮都被冻住,投射的炮弹变成了哑弹,让弹药匮乏的炮兵崩溃到放声大哭。
28日白天,美军用一整天的时间来打通各个被围部队之间的联系,拥有高度机械化的美军不停地驾驶汽车和坦克在阵地之间穿梭,始终无法冲出志愿军的包围圈,每小时前进的最高速度为500米。
下碣隅里的随军女记者采访了一位戴着防风帽只露出面部的美军士兵,此刻他最想拥有的是什么,那个士兵停下了从罐头里挖蚕豆的动作,仰头望天,沉默着说出了“明天”。
而在距离下碣隅里不远的新兴里阵地上,安营扎寨准备休息的美军在11月30日夜里遭到了27军80师239团4连的偷袭。几个小时的激战后,新兴里营地上的美军被全部歼灭,志愿军缴获了敌人团部的许多重要资料和坦克、榴弹炮等重型武器,后来才发现这里的美军部队就是得到过美国总统嘉奖的“北极熊团”。
“北极熊团”的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在战斗中被志愿军击毙,而美军中的一个连长则龟缩在地下室内,死活不肯出来继续指挥战斗。
“新兴里模范连连长”李昌言说,美军抵达长津湖之前,他们已经在雪地里埋伏了6天6夜,等美军的照明弹将地面上的一切都显露出来,志愿军们才从冰雪上爬起来,一边同美军作战一边不停地调整进攻方案,最后才一举攻破新兴里的美军“北极熊团”。
“北极熊团”成建制被歼灭,并不代表没有漏网之鱼。有几名死里逃生的美军士兵从冰面上逃脱,朝鲜的严寒甚至让他们扒下了志愿军牺牲烈士身上的棉衣用来保暖。
美军的一名上尉因身上的棉衣差点被自己的同伴当成志愿军枪杀,但他始终不肯脱下棉衣,直到战死在阵地上时,那身棉衣依然穿在他的身上。
其实美军的保暖装备远远超过志愿军,美国曾专门设计了一套“高科技”的发热棉服为美军服务,他们的睡袋里面填充的都是鸭绒等极为保暖的材质。然而朝鲜的气温已经低至零下四十度,即便是美军的棉衣也无法与大自然的冷酷相抵抗。
被围困在长津湖地区后,美军通过飞机向他们空投了很多御寒保暖的衣物,只是有一半的空投都没能送到美军手中,导致他们也出现了很多冻伤情况。
《纽约先驱报论坛》的美军记者记载了美军在撤退途中的惨状,因战斗而丢失了手套、帽子的美国士兵们手和脸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美军原本能够在崎岖地面上保护脚的皮靴并没有太大的保暖作用,反而容易滑倒,导致美军只能光着脚排队到医生的帐篷里接受治疗。
然而超过人类极限的低温已经把药品和器材冻住,医生需要把药含到嘴里进行融化,才能勉强拿出来使用。长津湖的寒冷成了参战美军不想回忆的一段噩梦。比这场严寒更恐怖的是,他们撤退的路上随时都会遭到志愿军的阻击,这些中国士兵仿佛突然从雪里冒出来一样。
就在美军从下碣隅里撤退的路上,172团3连的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排的兵力坚守东南侧的1071.1小高岭阵地。除了杨根思口袋里剩下了三个冻土豆,其余战士们身上塞满了“重武器”手榴弹,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8次进攻。
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1071.1小高岭阵地上只剩下包括杨根思在内的两个人,弹药也几乎消耗殆尽。杨根思抱着最后的炸药包从阵地上冲了下来,与冲锋的美军同归于尽,用生命守住了阵地,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被中央军委追认为“特级战斗英雄”的志愿军战士。
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撤往咸兴里的途中发现了埋伏在高地上的志愿军,美军正准备疲惫地投入下一场恶战,却发现这些志愿军战士们始终保持着攻击的姿势而没有任何实质进攻行为。
因为原本埋伏在这个阵地上的177团6连125名官兵已经全部被冻死在阵地上,只是超越人类极限的寒冷没有迫使他们放下手中的武器,也没能屈服他们改变战斗姿势,才有了令人生敬的“冰雕”连场景。
只是志愿军被冻成冰雕的惨状无法动摇残忍的敌人,他们从志愿军已经被冻僵的遗体上抢夺武器,发现这些志愿军战士的身体已经完全和枪粘在一起,竟直接掰断了志愿军被冻坏的手指和手臂。
宋时轮在给毛主席的报告中说:“在打扫战场时发现该连无一人站起,尸体上无任何血迹,所有的战士都呈战斗阵型冻死在阵地上。”和177团6连一样成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的冰雕连还有两个,分别是60师180团2连和27军81师242团5连。
长津湖战役一共持续了17天,这17天的战斗让美军战斗伤亡不到7000人,但因冻伤减员7300多人。志愿军九兵团则冻伤了3万多人,有4000余人被直接冻死。
战斗结束后双方均宣称自己取得了重大战果,中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却在武器装备和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把美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达成了出国作战保卫领土的目标。
而美国战后最权威的官方报刊《纽约先驱报论坛》把长津湖战役称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史密斯曾说过长津湖的恶劣环境是“连成吉思汗都不想征服的地方”,却不得不在他们的战史上记载“在陆战队的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是一次地狱之行。”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之战,二战后坐稳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美国根本不会把新中国放在眼里,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上的表现强势地把新中国的存在塞进了美国长在头顶的眼睛里。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至今仍对70多年前的那场战役和志愿军心有余悸。
志愿军的耳朵被冻到轻轻一碰就掉落下来,而本人毫无知觉,后人无法对先辈们如此惨烈的经历感同身受,但不能在享受如今山河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忘记他们的鲜血和苦痛,珍爱我们得之不易的地位与和平。
长按点赞、评论、关注表示支持哟!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企业动态】启迪环境新增1件判决结果,涉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 下一篇:没有了